欢迎访问 招工招聘调查网!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招工招聘时评

红河州:“家门口”就业提亮群众幸福成色

时间:2025-09-16 21:43:28 作者:佚名 来源:云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

  “纺织厂投产后,老乡们不用再背井离乡!”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保收劳务公司负责人唐柏华介绍,前些年,公司主要组织当地群众到广西等地务工。如今,连人带企引回家,在家门口就有工打、有钱赚。

  近年来,红河州建立四级书记亲自抓、组织部门牵头抓、行业部门联动抓的工作机制,清单化编制工作导则,通过盘活闲置资产,推行“中介引企”招小商促就业,建设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,使外出务工人员逐步从“出远门”向“近家门”转变,让群众幸福成色更足。

  

  红河州元阳县德熙纺织厂服装生产车间。中共红河州委组织部 供图

  组织搭平台 中介当“红娘”

  走进元阳县德熙纺织厂,上百名工人正坐在缝纫机前踩着踏板,双手灵活地操作缝合、拼接、剪线、定型等工序。

  元阳县发动乡村党组织全覆盖摸清闲置资源资产,由“1名处级领导牵头+1个小分队跟进+1组行业部门对接”抓落实,通过劳务公司牵线搭桥,与广西贵港德熙纺织厂互访考察,并签订合作协议,仅用10个月,便实现项目落地投产,稳定吸纳当地280人就业,其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190人,月均工资4500元。

  “现在真正是从迫于生计打工变成安心舒心务工了。”务工妇女普秀芬说,以前两口子在沿海城市打工,两个小孩留给老人照看,如今回到县城务工,孩子也跟到身边上学了。

  元阳县是劳务输出大县,仅劳务公司就有56家。近年来,当地充分发挥劳务公司联系企业多、信息渠道广等优势,成功引进24个“小商”,在“家门口的务工车间”吸纳2754人就地就近就业。同时,推行“保姆式”精细化服务,制定19条激励措施,充分调动中介机构积极性,确保企业引得来、能发展,让群众好就业、就好业。

  

  河口县开展共富工坊进边疆让群众在家门口务工车间实践基地就业。图源:“云南红河发布”微信公众号

  放大比较优势 激活“归雁经济”

  “以前在外打工,老人孩子生病都赶不回来,现在下楼就能上班,一个月到手4000多元,还能照顾家庭!”在开远市昭余珠宝饰品有限公司务工的李娜,眼里是满满的幸福。在红河州,这样的场景正从“稀罕事”变成“寻常景”。

  开远市虽是老工业基地,但仍有6.3万人外出务工,其中近2000人在沿海城市从事服装、小饰品生产。通过算好政策扶持、用工成本、要素投入、社会效益“四笔账”,回乡投资成本更低、效益更高,李林科带着学了近10年的珠宝饰品加工技艺,从浙江义乌回乡投资建成昭余珠宝饰品加工厂,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,年产值1050万元。如今,已有135名长期在外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。

  随着东部产业梯度转移,越来越多有资金、有技术、有人脉的务工能人萌发返乡意愿。开远市顺势而为,发挥村(社区)党组织和在外流动党员的作用,主动收集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就业意向和创业需求,制作“就业创业意愿清单”和“创业政策工具箱”,向外出务工人员和本地致富带头人宣传在当地创业的比较优势,掀起群众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潮。

  在开远产业园区的鸿杰皮具制品公司内,60余名工人正在赶制订单。这个看似普通的车间,可年产30余万件箱包,产值约450万元。近年来,开远市在各乡镇(街道)建成以箱包制作、饰品加工、服装生产等为主的13个“零工驿站”,共吸纳1000余人就地就近就业,年人均增收2万元。

  

  5月1日,云南省4A级景区首条“低空+智慧文旅”无人机即时配送航线在弥勒太平湖景区开通。图源:“云南红河发布”微信公众号

  孵化“新农人” 青年更“有为”

  “你要把产品的优势讲清楚,在直播间下单能省多少钱,要让观众感受到真正的实惠……”在建水县数字青年创业园内,总经理尹蒙正耐心为学员培训直播技能。

  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,尹蒙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数字青年创业园,以“培育直播达人、助力青年创业兴乡”为目标,以数字技术为依托,推出用工信息、数字就业、技能培训、创业扶持等全链条服务,打造返乡青年“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”。目前,已吸引13家企业入驻,孵化创业团队107个,带动3000余人就业创业。

  在无人机执照培训基地,15名青年小伙正认真地操控着无人机练习驾驶技术。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,无人机“飞手”职业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回流乡村,成为当下备受青睐的“黄金职业”。学员金魂说:“无人机‘飞手’对学历要求不高,考证也不难,我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拿证了,工作都找好了,待遇不错,离家也近。”目前,民航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班已培育361名持证“飞手”,更多年轻人成为农业植保、货物吊运、光伏清洗等领域的就业“空中达人”。

  2024年以来,红河州共招引“小商”178个,建设务工车间181个,吸纳2.56万人就地就近就业,并延伸建设“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”,推动更多群众从“远方寻梦”到“归雁回巢”,实现就业增收、守边顾家一举多得,不断提升边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
  

  


原文链接:http://hrss.yn.gov.cn/NewsView.aspx?NewsID=62272&ClassID=369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免责声明 | 本网概况 | 联系我们 | 会员服务 | 网站地图 |

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,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。招工招聘调查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本网部分转载文章、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,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。

北京和合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主办—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

招工招聘调查网 zgzpdc.org.cn 版权所有。

京ICP备17022875号-40

联系电话:010-57028685 15313344577 监督电话:1851152689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57028685
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